行业观察 | 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未来的三个趋势

我国的建筑领域在过去曾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传统建筑存量市场的萎缩,以及“房住不炒”政策及“双碳”等多政策的落地,建筑领域正面临新的“百年之变”,不仅建设模式、建设技术、人才需求日新月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也愈加严苛。


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时代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想要成为未来的“胜者”,对于趋势的把握是掌握竞争力的关键。那么,未来有哪些趋势值得注意呢?


“双碳”政策让传统建筑企业被迫转型对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围绕“双碳”目标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是全球既有建筑量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多的国家,但受传统粗放型建筑方式的影响,我国也是全球建筑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2022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行业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49.31亿tCO2,2019年建筑行业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总量为49.97亿tCO2,2020年全国碳排放总量为50.8亿 tCO2。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目前已占据我国碳排放量总量一半以上,递增的碳排放,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也对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损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碳排放量必须降下去,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要积极响应碳达峰和碳中和。


行业观察 | 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未来的三个趋势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想要在2030年实现建筑行业的“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就要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脱碳”,不仅需要对行业进行彻底的变革,用“碳”的视角重新审视建筑的绿色发展,还需要重新构建新的标准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监测体系。


对于建筑行业的建筑行业项目经理来说,想要在“双碳”的未来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与时俱进,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用“碳”视角来审视项目管理,还要具备绿色发展的眼光,重新构建新的管理标准,与行业一起“脱碳”。


建筑建设资金愈加短缺


在市场大背景下,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施工运转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建筑行业资金缺乏呢?


从外部因素来看,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市场,导致买卖双方供需失衡,企业压价竞争,盈利困难。


2000年,我国的建筑企业只有4.7万个,而到了2019年建筑企业已经猛增到10.4万个,在建筑市场发展初期,确实需要大量的建筑企业,但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作为主要项目的来源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建筑行业僧多粥少,拼命求活。这就导致上游地产企业疯狂压榨施工企业,诸如缴纳履约保证金,过量延迟付款进度,长期扣留高比例质保金等霸王条款层出不穷。


行业观察 | 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未来的三个趋势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收账款越来越高,账龄越来越长,坏账越来越多,大量生产资金被占用,建筑企业“脉路不通”,自然长期缺钱。从内部因素来看,垫资、成本开支增加,对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常态。建筑本质是服务行业,以轻资产为主,自身资金池本就先天不足。


垫资进场以后,建设方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投资后期,施工方不得不接收整个项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危及生存。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企业资金短缺将呈常态,这就对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曾经的人才三角模式将不得不向上升级。


过去,项目管理者关注的是如何按计划完成工作、如何控制成本、如何管理风险等,项目管理人员只需具备项目管理专业技能、领导力、战略和商业管理的人才三角,项目管理与建设方的商业价值没有直接关系,双方矛盾重重。


而现在,项目经理更重要的是意识与能力的升级,项目管理的趋势将从项目过程向实现商业过价值过度,施工方和建设方要开始荣辱与共才能实现共赢,只会施工的项目管理将被逐渐淘汰。实现建筑方的商业目标,为双方企业创造价值将成为项目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建筑建设将从建设方引领走向设计引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设计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设计理念、设计机构的角色认知、设计智慧输出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设计的主要问题,建设方实际成为了总设计、总统筹、总协调的核心角色,建筑师、设计师实际沦为了“工具人”。这不仅是对技术、智慧的浪费,也让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对技术指标、工程造价、专业协调等工作内容的把控和整合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用户整体体验不高。


在建筑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建筑能否达到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商业价值离不开合理的规划设计、建造全过程的精准配合和运行阶段的科学调试,对整个建筑设计目标、技术细节最了解的建筑师、设计师,如果不能担负起统筹角色,设计的标准再高,和实际效果也会相距甚远,难以实现设计、工艺制造的一体化协同。


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建筑师、设计师负责制”是国内值得长期探索的方向,也是日本、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典型做法。法国、日本分别在城市设计和建设工作中实行了“协调建筑师”和“主管建筑师设计协作法”等制度,“建筑师、设计师负责制”已经从建筑的简单堆砌走向建筑创造。


以短视频平台上讲述日本建筑师的“梦想改造家”账号为例,各个案例的建筑师对建筑建设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对建筑空间、理念的利用,确实充满了极度的创造性,从其评论不难看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筑艺术是极为贴合的。


总体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经过了20年的高速发展,转型之路已经迫在眉睫。这既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在大批粗放型企业被淘汰掉以后,建筑行业将对人才的定位、产业的规划方式都将重新定义。


对于建筑行业项目经理来说,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角色定位,已经迫在眉睫。

地址: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26层
电话:010-53671091
邮箱:aapmchina@aapm.org.cn
京ICP备2022021354号
扫一扫!

版权所有 AAPM中国培训与认证管理办公室

©1951-2024,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Global Academy of Finance & Managemen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