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 | 现行建筑设计阶段中的问题

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和5G网络技术的演进及产业融合应用生态的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巨大,设计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 项目决策过程缺乏注册建筑师的技术判断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由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并审批,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前的技术分析,对拟投资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测算,进而对该项目的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的过程中基本没有注册建筑师的参与。在缺乏注册建筑师对项目选址、规模、设计方案等进行严肃客观的技术判断的情况下,下一步的建筑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的准确预测将难以实现。


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加入了设计方案,但该方案一般只是建筑师根据建设方要求提供的一些片段想法或是初步的概念,缺乏可行性研究的技术严肃性,建筑师往往只是为了取得下一步的设计任务而配合建设方工作,对方案缺乏责任意识,这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因素之一。


二 是设计阶段各专业割裂严重


设计阶段各专业割裂严重,二次深化设计与建筑设计脱节。目前普遍采用的分阶段设计的办法,造成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装修、幕墙、照明等设计阶段割裂严重,设计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的控制和协调,注册建筑师的管控范围仅限于其中建筑设计的环节难以对项目设计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综合控制,无法贯彻整体的设计思路,严重影响了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导致业主的要求常常不能通畅地贯彻执行,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


建筑师常常无力协调其他专业、无法从整体层面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有力掌控,使得建筑的完成度大打折扣。


三 权责不明


建筑设计各专业、二次深化设计各单位权责不明。国外建筑师的工作贯穿于策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建筑师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和较多的技术人员共同优化设计和实现建设生产。因为建筑师要对最终的产品负责,因此建筑师具有建筑设计、材料、施工等多方面控制权,并领导和组织各专业公司(景观、室内、照明、标志等)的工作。


国内建筑师与专业工程师、施工者是各自领域的决定者,建筑设计各专业、二次深化设计各单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合关系,相关权责也常有含混之处。在新实施的“五方责任制”中,设计只有项目负责人签字,其必须为项目设计上的种种问题负责,这些问题应该包括建筑设计各专业以及二次深化设计,在建筑师没有相关技术控制权的情况下,责任的承担难以落实,这也会引起将来追责时附带争议和纠纷。

地址: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26层
电话:010-53671091
邮箱:aapmchina@aapm.org.cn
京ICP备2022021354号
扫一扫!

版权所有 AAPM中国培训与认证管理办公室

©1951-2024,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Global Academy of Finance & Management, Inc.